工作动态

200万元担保资金,为江津黄桷村建加工中心解了难
- 分类:公司新闻
- 作者:
- 来源:重庆日报
- 发布时间:2022-05-27 10:09
- 访问量:0
【概要描述】5月20日下午13时,江津区李市镇黄桷村,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花椒加工中心内,10多名工人正头顶烈日加紧施工。“王书记,建得咋样了?”“谢谢龙经理,目前在调试设备了。”对话中的“王书记”名叫王刚,是黄桷村党委书记;龙经理则是重庆农担集团第四分公司总经理龙余。后者通过担保贷款,解决了黄桷村建花椒加工中心钱不够的事。当天,龙余来到黄桷村做回访,在王刚的带领下,参观花椒加工中心。
200万元担保资金,为江津黄桷村建加工中心解了难
【概要描述】5月20日下午13时,江津区李市镇黄桷村,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花椒加工中心内,10多名工人正头顶烈日加紧施工。“王书记,建得咋样了?”“谢谢龙经理,目前在调试设备了。”对话中的“王书记”名叫王刚,是黄桷村党委书记;龙经理则是重庆农担集团第四分公司总经理龙余。后者通过担保贷款,解决了黄桷村建花椒加工中心钱不够的事。当天,龙余来到黄桷村做回访,在王刚的带领下,参观花椒加工中心。
- 分类:公司新闻
- 作者:
- 来源:重庆日报
- 发布时间:2022-05-27 10:09
- 访问量:0
5月20日下午13时,江津区李市镇黄桷村,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花椒加工中心内,10多名工人正头顶烈日加紧施工。
工人正在建造冻库。记者 赵伟平 摄
“王书记,建得咋样了?”
“谢谢龙经理,目前在调试设备了。”
对话中的“王书记”名叫王刚,是黄桷村党委书记;龙经理则是重庆农担集团第四分公司总经理龙余。后者通过担保贷款,解决了黄桷村建花椒加工中心钱不够的事。当天,龙余来到黄桷村做回访,在王刚的带领下,参观花椒加工中心。
黄桷村种植青花椒有30多年历史,全村1300多户农民种植有3680亩青花椒,因江津青花椒名气大,当地农民视青花椒为“摇钱树”,椒农户均增收万余元。
看似挣了钱,却也暗藏危机。一部分椒农卖鲜椒,一斤只有两三元,大头都被贩子赚了;一部分自己做烘干,价格虽高点,但品质参差不齐,收购商经常砍价。久而久之,椒农希望村集体能建座加工厂,让手里的花椒涨涨“身价”。
36岁的王刚年轻时当过兵,在沿海一带闯荡过,去年8月,刚上任村党委书记不久的他,立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取椒农意见。会上大家一致赞成建加工厂。
随即,王刚带着村支两委摸清全村花椒种植家底,四处考察调研,论证建加工厂的可行性。“既然要建,我们就建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加工中心。一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,可实现标准化加工,同时能提高机器利用率,搞农产品代加工服务。”王刚的提议,得到椒农们的一致支持。
王刚(右)向龙余介绍加工中心建设情况。记者 赵伟平 摄
村里有设施用地,建加工中心的土地不成问题;村集体有施工队,有现成的泥水师傅;花椒烘干设备在江津能定制,无需四处跑。
土地、工人、厂家都解决后,最棘手的问题产生了——钱从哪来?
经测算,建加工中心(包括机器设备和冻库)至少需要650万元。“要是没有区里和镇上的支持,这对村里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。”王刚说。
为了筹钱,今年春节后王刚便四处想办法:整合各种涉农资金以及村集体收入,但仅有90万元;找到同镇的三角坝社区党支部书记,好说歹说借来20万元。但这点钱远远不够。
今年3月,王刚向镇上求助,在镇干部的帮助下,他找到了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曾维友。当时,区里设立了500万元的“资金池”,建立起政府、银行、重庆农担集团共担风险“1:2:7机制”,放大担保贷款额度,助力花椒产业做大做强。经过多番考察,重庆农担集团为该村提供了200万元担保资金。
几经波折,钱终于筹齐——3月底,花椒加工中心正式开建,本月底将建成投用。
令王刚喜出望外的是,周边椒农得知加工中心即将投用,石门镇、慈云镇等10多个乡镇(街道)的50多位椒农大户找到他,以每斤2.5元的加工费,提前预定了花椒代加工服务。
“等加工中心投用后,我还要带领椒农大干一场。”王刚充满干劲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最新动态
党建引领聚合力 联建结对促振兴——重庆坪担党建联建活动在垫江县坪山镇顺利开展
践行金融为民 助力乡村振兴---工商银行市分行、重庆农担开展党建联建活动
强化学习培训,提升服务“三农”本领—集团公司选派高管、中干及业务骨干外出集中培训学习
首页底部信息
- 服务热线 400-023-0345
- 服务热线
- 邮箱
- 返回顶部